邵济兴,勉县红十字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
曾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解放军第三医院学习工作多年,从事麻醉三十余年,对临床麻醉和危重症救治有丰富的经验,擅长老年患者与复杂病例麻醉,指导或亲自实施麻醉近5万例,安全无事故。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
麻药是打在哪里的?麻醉打了真的不疼吗? 麻醉会不会使人“变傻”? ——专家为你解读
麻醉,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从而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并保证病人安全。
到底麻药是打在哪里的?麻醉打了真的不痛吗?医生是如何给病人打麻醉的?麻醉会使人“变傻”吗?是我们常常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得从不同的麻醉方法说起。麻醉方法总体分两种,即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一)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利用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注射在相应部位使脊神经、神经丛或神经干以及更细的周围神经末梢受到阻滞,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局部麻醉的特点就是麻醉局限在身体的“局部”,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常用的方法包括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1 局部浸润麻醉:是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手术部位,并分布到整个手术区的各层组织内,以阻滞疼痛的传导,是临床小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比如拔牙、身体小包块切除、小伤口缝合等。
2 表面麻醉:是将渗透性强的局部麻醉药喷雾或涂敷于粘膜、结膜等表面以产生麻醉作用。用于表浅部位手术,比如白内障摘除、近视手术等。
3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身体某神经干(丛)处,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传导阻滞。常用的神经阻滞有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等。一般用于颈部、上肢手术。比如颈部与上肢包块、骨折手术等。
4 椎管内麻醉: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身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在脊椎管腔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腰麻,注入硬脊膜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医生会在你的后背进行一番操作,然后你便感觉到下半身麻木,痛觉、触觉消失。多用于下肢、腹部手术。
常用的局部麻醉药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地卡因,根据药物的剂量不同、药物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短者30分钟,长者4-6小时。局麻药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为了避免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部分局麻药使用前需做皮试(如普鲁卡因)。在使用局麻药时小剂量分次给药,掌握限量,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同时也应有相应的急救措施。上述这些都是医生需要注意的。因此,只要规范用药与操作,局部麻醉是很安全的。正由于局部麻醉是将局麻药用于局部,所以一般无全身任何不适,更无危害。
(二)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使病人意识消失而周身无疼痛感觉的过程。这种麻醉方式便是常言道的“睡着状态”,特点是病人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体验不到疼痛。根据手术需要,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一些时间短、伤害性刺激小、简单的手术操作和检查操作,比如人流手术、胃肠镜检查等,就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以保留自主呼吸。对于手术时间长、伤害刺激大、复杂的手术,则需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用于较大、较复杂或不宜局部麻醉的手术。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先由护士开放静脉通路(也就是扎针输液),麻醉医生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测,面罩吸氧。然后,麻醉医生会给病人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或者吸入麻醉气体,病人在给药后3~5分钟便意识消失,由清醒进入睡眠状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病人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即在喉镜等插管器械的辅助下把一根气管导管经病人的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的气管,气管导管的另一端连接麻醉机,由麻醉机通过气管导管给病人输送氧气,帮助病人呼吸,此后即进入麻醉维持状态。麻醉医生会通过麻醉机给病人持续吸入麻醉气体,或通过静脉通路持续输注麻醉药物,使病人持续处在麻醉状态。此时就可以开始手术了。整个麻醉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时间长,麻醉维持时间就长;手术时间短,麻醉维持时间也短。当手术顺利结束的时候,麻醉医生会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病人即进入麻醉苏醒期。随着病人体内麻醉药物的代谢排出,体内麻醉药物浓度随之逐渐降低。当麻醉药物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病人就可以恢复自主呼吸,意识也会清醒,此时麻醉医生会将气管导管拔出,继续给患者面罩吸氧,并吸除口腔分泌物。当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意识完全清醒,辨知能力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时,即达到了麻醉苏醒离室标准,便可以返回病房了。
全麻药物包括静脉使用的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及吸入用的麻醉气体药,常用的有丙泊酚、依托咪酯、氯胺酮、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七氟烷等等。这些麻醉药有的作用时间长,有的作用时间短,麻醉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搭配使用。由于麻醉使用的药物不同、个体差异不同,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头昏、无力等,往往在麻醉后数小时即可恢复。只有特殊体质患者由于对药物敏感,才会出现身体严重不适。在药物代谢完后,这些症状通常都会自行缓解。其它副作用有低血压、心率过快、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麻醉期间麻醉医生会密切观察病人表现,对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进行预防,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绝大多数副作用可以得到缓解,很少有严重的副作用发生。
全麻对于手术和病人的身体是相对可靠、安全的。伴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与麻醉药物的不断更新,全身麻醉对人体而言愈来愈安全。发达国家全麻比例远高于我国。很多手术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病人都不会有很好的手术体验。全麻就是使用麻醉药物使人的意识可逆性的消退,人体被镇定,从而丧失意识、失去感觉,并维系某种意义的肌肉松弛状态,能够让病人在安静的环境下接受手术。在麻醉的过程中,麻醉医生会随时陪伴着病人,帮助调控生理机能,用各种监测设备和药物维系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较大程度的减轻手术创伤对人体引起的伤害。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麻醉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好,麻醉技术越来越先进,麻醉中监测手段越来越多,确保麻醉安全的措施越来越完善,使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为保证麻醉医生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很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麻醉质量控制标准以保证麻醉的质量和安全,包括麻醉前应做的检查、准备,基本的麻醉监测,麻醉恢复期的监护治疗等。这些新的行业标准与不断发展的医药技术一道使病人的生命更加安全。
医生的技术经验需要积累,单位的设备条件也不尽相同。越是身体情况不佳、合并疾病多、病情危重的患者,越是复杂、难度高的手术,其手术麻醉风险就越高,对医疗单位的技术经验与条件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我们在就医时,应根据身体状况、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