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堂
武金玲,现任勉县红十字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原儿科主任,儿科知名专家。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5年,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儿童保健。对新生儿脑病、新生儿黄疸、川崎病、小儿肾病、过敏性疾病等少见疑难杂症颇有独到见解。曾有多篇医学论文发表。
一、正确认识小儿发热
1.发 热 的 正 确 判 断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手不是体温计,不能准确测量体温。而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只有超过37.4℃才可以认为是发热。38.5℃以上口服退热药。
2.正 确 对 待 发 热
宝宝一发热,家长就着急,只想快退热。其实,发热不是疾病,而是很多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它和咳嗽、腹泻等症状是同样的。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是动员免疫系统的一个过程。宝宝发热,体温升高的程度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孩子而言并不能预示疾病的严重性。
3.发 热 的 利 弊
发热是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与病原准备战斗的表现,目前医学研究证实,发热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免疫原等物质的一种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动员自身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微生物,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升高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使机体合成免疫因子数量增加,增强吞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发热可使一些病原体生长繁殖受抑制。这些均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的好转。如果退热不当,可挫伤机体的防御功能。
4.发 热 的 处 理
体温38.5℃以内可先给以下物理降温:(1)解开、减少衣服,开包散热;(2)温水擦拭、温水浴、洗热水操;(3)多喝开水,补充水分,增加尿量,出汗退热;(4)退热贴贴前额、腋下、腹股沟等处;(5)经以上物理降温无效或既往有惊厥史的可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氢基酚;(6)去正规医院看儿科医生,积极寻找发热原因。
二、如何选用退热药
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也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有些家长急于给孩子退热,而忽略了退热药的副作用。对于退热药的选用原则,家长可以对比以下几类退热药。
1. 对乙酰氨基酚
即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无胃肠道刺激及出血,不影响血小板功能,无肾毒性,不会引起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对乙酰氨基酚栓等。
2. 布洛芬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该药退热起效时间平均为1小时,退热持续时间平均为近5小时,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剂量为每公斤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目前各医院和大药房均有出售,代表药如: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片等。
3. 柴胡注射液
为中药柴胡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规格为每支2毫升,用量3岁以内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岁每次1支。
注:有两种退热药要慎用
1.复方巴比妥钠注射液
又叫安痛定,该药是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强效退热药。该药中含有的氨基比林可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若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对某些患儿来说,本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2.安乃近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系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多,散热加速而降低体温。由于副作用较大,不推荐儿童使用,仅限于其他解热镇痛药无效的患者短期应用。
退热药只是对症治疗,药效仅能维持数小时,体内药理作用消除后,体温将再度上升。儿童发热多与感染有关,积极查找病因才是关键,因此退热只是为了应急,选用退热药的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大小。